为引导我校师生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峥嵘岁月,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9月12-13日沈阳科技学院组织全体师生分别在教室、会议室和社区活动室观看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直播活动。
在直播过程中,各二级学院分别设立分会场,组织师生共同观看。9月12日上课班级则在各自教室,通过多媒体设备同步观看直播。任课教师结合直播内容,适时为学生讲解抗美援朝历史背景与志愿军烈士的英勇事迹,将红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让英雄精神浸润学生心灵,将爱国情、强国志深深植根学生心中。
此次观看直播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学校“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精神力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英雄为榜样,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子心声
化工与制药学院 张琦: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观看了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心潮久久难平。这归来,不仅是迟到的告慰,更是代代相传的精神坐标。
70余载岁月流转,他们曾在异国冻土浴血,如今终归故土。如今山河无恙,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交织,让我明白和平不易,英雄不朽。
信息工程学院 迟铭泽:
当承载着志愿军烈士忠魂的遗骸,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岁月沧桑荣归故土,山河为之肃穆,大地因之动容。
烽火岁月里,他们无畏冲锋、奋勇杀敌,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和平的钢铁长城,用滚烫热血换来了如今的盛世安宁。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交至吾辈手中, 我们定当传承英烈精神,以奋斗之姿勇毅前行,全力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绝不辜负先辈们的殷切期望!
电气工程学院 周杉杉:
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终归故土,神州大地共寄哀思。运-20托举忠魂缓缓落地,歼-20列阵长空伴护归途,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对英烈的深切尊崇。
70余年前,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奔赴战场,将热血洒在异国他乡,如今,祖国以最高礼遇迎接他们回家。作为学生,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先烈精神,努力学习技能,精进技术,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 卢鑫淼:
直播画面里的每一幕,都让我们热泪盈眶。70多年前,为保家卫国,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如今,他们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土。机场上响起的《思念曲》、人们手中挥舞的国旗、自发前来迎接的群众……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祖国和人民对英雄的深切思念与崇高敬意。这不仅是一场庄重的仪式,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传承。它让我们懂得,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必将铭记历史、牢记使命,让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
管理学院 郎宁:
我怀着崇敬与凝重的心情,观看了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直播,内心深受震撼。当运-20缓缓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承载着阔别七十余载的英雄忠魂,当礼兵护送覆着国旗的棺椁,现场庄严肃穆,我不禁起身挺直脊梁,向英烈致敬。
如今的和平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会铭记历史、传承英烈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经济学院 乔莉茹:
当运-20专机载着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划破天际,歼-20战机护航伴飞的“双20”同框画面,让屏幕前的我瞬间红了眼眶——这是跨越70余载的“接英雄回家”,更是大国以最高礼遇对英烈的崇高礼赞。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铭记和平来之不易,把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日常。今后会以更坚定的姿态奋进,用实际行动守护这份盛世,让英雄用生命捍卫的家国愈发强盛。
人文学院 刘传戈 :
我怀着崇高敬意,通过网络直播见证了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归来的庄严时刻。覆盖在棺椁上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每一帧画面都在向先烈诉说:这盛世如他们所愿,安宁而强盛。
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震撼画面,更是一堂生动的精神传承课。高清镜头下,那颤抖的双手、湿润的眼眶、肃穆的注视,都是极具传播力的情感符号。未来,我们当以专业技术传递真实感动,用创新媒介语言重构历史重量,让忠勇故事永不“掉帧”,爱国信仰永远“在线”。
体育学院 陈佳楠:
70多年前,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奔赴朝鲜,在冰天雪地与枪林弹雨中奋战,许多人永远留在了异国。如今祖国以最高礼遇接他们回家,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看到老兵颤抖敬礼、群众自发迎接,我深切感受到对英烈的尊崇。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铭记历史、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以英烈为榜样刻苦学习,勇担使命,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