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7月 21日至22日,我校校长宋吉鑫、副校长崔国生、教务处处长王昭春、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组成审议小组,对学校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8 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论证工作,校外相关高校、企业专家及各专业团队教师参加论证工作。
在为期两天的审议过程中,各专业负责人先后就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背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安排、学分分配及预期达成效果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汇报内容紧扣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市场需求,突出了各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审议小组认真听取汇报后,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发展规划以及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对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细致研讨。宋吉鑫充分肯定了各专业的调研工作,强调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必须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指出,专业培养要充分融入人工智能,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由知识传授转为能力培养,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崔国生从培养目标的准确性、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与课程设置的前沿性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他指出,专业培养目标要高度凝练,要体现学校特征,课程设置应体现时代特征,要充分考虑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紧密对接行业和产业需求。王昭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们也纷纷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和教学经验,针对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分比例、实践环节设计、AI课程融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
各专业负责人认真记录审议意见,表示将根据此次审议结果,对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
此次多个专业培养方案的集中审议,不仅为各专业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也是学校早日实现“优质强校”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审议为契机,对标本次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的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